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企业风采
一根玉米能卖千元?
日期:2025-05-11 作者: 企业风采

  一根玉米竟能被卖出数百元甚至上千元?最近,年轻人的社交圈里开始流行起“盘玉米”。搜索“文玩玉米”相关词条,就能看到大量的“新手教程”。当五颜六色的玉米被盘得水润清透,年轻人的心灵也得到了成就感的抚慰,社会学专家们称其为“指尖上的心理按摩”。当传统农作物变身新潮文玩,年轻人究竟在“盘”什么?

  深夜,合肥市蜀山区嘉和苑小区里,24岁的小李洗去了一天的疲惫,开始坐在桌前重新装饰他买回来的毛料。桌上整齐摆放着各色玉米粒,从“宝石蓝”到“紫葡萄”,再到“冰透粉”,这些经过封釉处理的玉米粒,在灯光下泛着玉石般的光泽。

  小李小心翼翼,用镊子将一颗宝石蓝色的玉米粒黏到手掌大小的玉米棒上。“这根玉米我已经修了两天了。原来是自己盘,现在空余时间也会多修一些,放到社交平台或二手交易买卖平台上卖。”小李告诉合新闻记者,他的文玩玉米挂价在30~100元之间,价格根据颜色、颗粒、桩形、稀有程度来定。

  不过,他身边“入坑”文玩玉米的人并不多,他在网上挂出的文玩玉米,售出量也并不高。“我制作文玩玉米只是消遣,品相不算上乘,现在已经有很多商家专门卖文玩玉米了。”

  打开社交平台,关于“文玩玉米”的相关话题讨论量已超千万,小红书相关笔记有8万多篇。年轻人晒出的玉米,有的被编成挂件搭配水晶串珠,有的被盘玩得油亮如玉,甚至有人花费近万元收藏“稀有款”。

  通过询问多位销售文玩玉米的商家,合新闻记者了解到,判断一个文玩玉米的好坏,也有许多门道。

  玉米颗粒的品质当然是判断的首要标准。颜色越稀有、颗粒透度越高,价格也会越高。文玩玉米还有不同的柱形,越顺直工整的,价格也越高。根据品相差异,一根文玩玉米的售价从十几元到几千元不等。

  在销售端,文玩玉米被分为成品和毛料。成品就是经过处理和灭活,加上串珠等装饰物,是一个完整的手把件。毛料就是自然生长出来的玉米,买家购入后能够准确的通过喜好自行装饰。

  玉镯越盘越润,文玩玉米也会越盘越清透。文玩玉米“入坑”的门槛并不高,但玩家介绍,要盘好文玩玉米,还有许多注意事项。

  比如拿到新的文玩玉米,必须先用软毛刷把表面的碎屑清洗整理干净,接着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阴干30天以上,避免发霉。文玩玉米还需“油养”,每天需要均匀涂抹养护油再擦拭,防止颗粒开裂。

  此外,盘玩玉米也不能过度,每天盘玩一个小时左右,坚持一个月就能看到初步包浆的效果。而自行装饰的文玩玉米,需要的工序更多,如清洗、晾晒、灭虫、打孔、上胶等。

  “我原先只是偶然在直播间里看到,一根文玩玉米买回来才10元钱,出于好奇就买了几根。”小李和记者说,刚到手时他觉得玉米很漂亮,还试着啃了几下,发现文玩玉米的颗粒很硬。

  记者从商家处得知,文玩玉米粒很硬,是为了“耐盘”。随着文玩玉米渐成潮流,不少种植户也开始专门种植颗粒度较硬的玉米品种,如爆裂、宝石、琉璃等。“我们卖的文玩玉米都是自己种的,种子很贵,150元/斤,远高于普通玉米。”位于河北的商家告诉记者。

  小李介绍,随着盘玩的经验渐长,他开始不买成品,而是购入毛料和各色的颗粒,DIY不同品相的文玩玉米。

  “在盘玩的过程里我觉得很解压,尤其是在装饰的时候,给玉米装上花托和串珠,感觉世界很安静,我只一定要做好手头这一件事情就有收获感。”

  当传统农作物变身新潮文玩,年轻人究竟在“盘”什么?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、社会学博士王云飞分析,这种风潮与民间传统文化中的“盘玩”一脉相承。

  文玩起源于古代的简单饰品。汉代前,文玩饰品的种类较少;汉代后,核桃等开始被当成文玩。明清时期,文玩成为大热潮流,核桃、扳指、佛珠等成为文人“标配”。文玩不仅是指尖把玩的物品,更是文人追求超脱世俗的精神寄托。

  而如今,年轻人们开始通过文玩展现个性与品位。从玉器、串珠到玉米、沙糖橘等,是创新,也是对抗焦虑的方式。“现代年轻人工作节奏快,生活上的压力大,因此大家更倾向于用较低成本的方式缓解压力。”王云飞解释,“盘”的本质是通过重复动作获得掌控感,“盘玩能通过‘单向输出’带来秩序感,缓解不确定性引发的压力。”

  而文玩玉米的兴起,则因其门槛不高、简单易操作、创造空间大、物美价廉等因素,吸引了慢慢的变多年轻人。而五颜六色的玉米粒也和“多子多福”等民间传统文化中的寓意相通,文化的再建构让人玩得有理、有据,也有一定的趣味。

  同时,文玩玉米的走红,也折射出年轻人对“低门槛社交货币”的需求。王云飞指出,这类文玩兼具创意与社交属性:“玩家通过分享修整教程、搭配心得,在圈层中获得认同感。而投入的时间与情感,让普通玉米有了‘情感溢价’。”

  王云飞分析,文玩玉米的品种,较于普通玉米硬度更大,而商家另辟蹊径,将原先的“异品”摇身一变,装饰成文玩,打开了新商机。与此同时,产业链的上下游也悄然成型:种植户转向高的附加价值品种,直播间靠“开盲盒”式销售吸引流量,手艺人靠修补和编绳服务月入过万。甚至衍生出“工具包”“盘玩手套”“养护油”等配套产品,形成一条产值可观的新赛道。

  不过,王云飞也提醒,无论是文玩玉米还是其他收藏,都应理性消费、适可而止。在享受文玩带来的轻松与成就感的同时,莫让文玩成为“负担”。

 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皖B2-20080023